研究與社會合作研究設施和設備
目錄相關內容
船舶和海事運營中心
大学が所有する練習船(3 隻)、調査・研究船(1 隻)及び実習艇(1 隻)の安全かつ海洋環境に配慮した船舶の運航、並びに船舶を利用した実験・実習等の教育と研究の支援を行うために、1)センターの運営に関すること、2)練習船等の運航及び安全管理に関すること、3)練習船等を利活用した実験・実習等の教育及び研究の支援に関すること、4)練習船等における観測の支援、観測技術の高度化への対応及び観測データの管理に関すること、5)練習船等の建造に関すること、6)練習船の安全で効率的な利用を推進するために取得した、品質管理に関する国際規格(ISO9001)認証の維持及び改善等に関することを担っています。
船舶和海事運營中心
108-8477 東京都港區港南 4-5-7
電話運營部 03-5463-0507
觀察部 03-5463-0595
寄宿研究等
“如果您希望登上訓練船用於訓練以外的目的,則必須提交‘訓練船研究用途請求’。”只有校內教職員可以申請。 如果「研究使用訓練船申請書」中包含非學生,則必須提交「登船申請/書面宣誓」。提交文件的截止日期是出發前兩週。
請求使用訓練船進行研究
登機申請/承諾
實驗航次登船申請表(鹽路丸)
許可證和執照等的程序
如果您需要申請登機證,也請在此勾選。
關於承保登機
需提前向公共關係辦公室提交面試申請表。請在登機手續時提交許可證(複印件)。
諮詢
船舶與海洋工程運營中心運營部
TEL 03-5463-0590(行政手續)
東京海洋大學共用設備對外出借
在東京海洋科技大學,可以租藉以下設備。如果您想使用該設備,請聯繫共享設備租賃接待處(研究促進部)。
貸款手續
- 請聯繫共用設備租賃受理處(研究推進課),表明您希望使用該設備。 (請提交單獨的申請表。)
- 請與設備運行負責人進行會談(初步確認是否可以使用、使用日期和時間等)。
- 請在大學官員在場的情況下使用設備。 (寄售用途除外。)
- 我們將根據使用記錄向您發送發票,因此請支付使用費。
連絡方式
東京海洋科技大學聯合使用設備租賃接待(研究促進部)
電話:03-5463-4197 傳真:03-5463-0359
電子郵箱:open-facility@m.kaiyodai.ac.jp 接待時間平日 10:00-17:00
相關規則
放射性同位素控制中心
在大學進行與放射性同位素等相關的專業工作,並將其用於教育和研究等,並在大學的放射性同位素等輻射控制中發揮中心作用,並為進步做出貢獻教育和研究目的。
使用指南
放射工作人員登記從事輻射工作,必須註冊為輻射工作人員。對於註冊,
・參加教育培訓
・特別健康檢查
是必需的。
教育培訓和特殊健康檢查的實施時間和申請方法請向放射性同位素控制中心查詢。
當開始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等進行實驗時,我們要求您提交“放射性同位素等處理註冊申請”。
申請表是請點擊這裡
個人暴露劑量計《放射性同位素管制法》要求對進入受控區域的人員進行暴露劑量測量。在我們的中心,我們要求您佩戴玻璃徽章作為劑量計來測量外部照射。
出入口卡使用專用門禁卡進出中心和管理區域,並記錄進出人員姓名、進出時間等。在行政辦公室接受發行。
設備指南
研究設備
-
鍺半導體探測器
測量樣品的伽馬射線。
有3個同軸型探測器和1個井型探測器。 -
NaI閃爍伽馬計數器
這是一種γ射線檢測器,使用形狀良好的NaI作為檢測器。 -
液體閃爍計數器
主要測量β射線的低本底型裝置。 -
低本底型α/β測量裝置
這是一種 2π 氣流式 α 和 β 射線測量裝置。 -
掃描式圖像分析儀
基於成像板中積累的輻射能量,
可視化輻射源位置的設備。
輻射控制設備
-
各種測量儀表
GM管測量儀
閃爍測量儀
我有一個氚測量儀。 -
排氣設備
控制區送風、排風采用全新系統。所有廢氣都通過兩種類型的過濾器,即預過濾器和 HEPA 過濾器,並且廢氣中的放射性由監視器不斷測量以確認安全性。 -
排水設備
所有從管制區排放的廢水都暫時儲存在廢水池中,並用監測器測量廢水中的放射性,確認其低於法定限值後才排放。
介紹 研究
2024年
- Teru Miura(2024):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釋放的含銫細顆粒的評估及其地理分佈的研究,東京大學。
2023年
- Yoshiyuki Matsushita(2023):擴展到淡水和比目魚的 DHA 合成能力:DHA 合成酶的功能可塑性指導第 23 屆海洋生物技術學會研討會“水生生物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的新研究”“發展”。 ,石川。
2022年
- Ishii, Y.,* Miura, H.,*(*共同第一作者) Jo, J., Tsuji, H., Hayashi, S., Saito, R., Koarai, K., Nishikori, T., Wada , T., Teramoto, W., Sohtome, T., Namba, K., Takahashi, Y. (2022):含有放射性銫的微粒導致水生昆蟲Stenopsyche marmorata(三角翅目:Stenopsychidae)的137Cs 活性濃度發生巨大變化),位於日本福島太田河,PLoS ONE,17(5):e0268629。
2021年
- 松下義行(2021):闡明比目魚進入淡水的營養適應機制:透過脂肪酸代謝酶系統的多樣化獲得 DHA 合成能力的趨同演化,東京海洋科技大學。
- Teru Miura、Yuichi Kurihara、Yoshio Takahashi (2021):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釋放的不溶性銫顆粒的環境動力學 - 從河流到海洋的轉移及其影響 -,地球化學,55, 122-131。
- Miura, H.、Ishimaru, T.、Ito, Y.、Kurihara, Y.、Otosaka, O.、Sakaguchi, A.、Misumi, K.、Tsumune, D.、Kubo, A.、Higaki, S.、 Kanda, J., Takahashi, Y. (2021):首次從福島縣附近太平洋沿海地區的海洋樣本中分離和分析含銫微粒,Sci Rep.,11, 5664。
2020年
- Kubo, A.、Tanabe, K.、Ito, Y.、Ishimaru, T.、Otsuki, M.、Arakawa, H.、Watanabe, WY、Miura, H.、Tsumune, D.、Kanda, J.(2020 年) ) ): 2011 年至 2017 年福島沿海沉積物中放射性銫濃度的變化及放射性含銫微粒的相對貢獻。Mar. Pollut. Bull., 161111769。
- Matsushita, Y., Miyoshi, K., Kabeya, N., Sanada, S., Yazawa, R., Haga, Y., Satoh, S., Yamamoto, Y., Strüssmann, CA, Luckenbach, JA, Yoshizaki, G. (2020):比目魚通過獲取各種 DHA 生物合成途徑在淡水環境中定居。Commun. Biol., 3516。
2019年
- Ishimaru, T., Tateda, Y., Tsumune, D., Aoyama, M., Hamajima, Y., Kasamatsu, N., Yamada, M., Yoshimura, T., Mizuno, T., Kanda, J.( 2019):通過對 137-2014 年福島南部測得的 2016Cs 濃度進行模擬分析,得出了 Sebastes cheni 中放射性銫的淨化機制。
J. 環境. 放射性, 203,200-209。 - Kubo, A.、Tanabe, K.、Ito, Y.、Ishimaru, T.、Arakawa, H.、Kanda, J. (2019):福島第一核電站後東京灣沉積放射性銫濃度的空間變化事故。化學圈, 235,550-555。
2018年
- Kubo, A., Tanabe, K., Suzuki, G., Ito, Y., Ishimaru, T., Kasamatsu-Takasawa, N., Tsumune, D., Mizuno, T., Watanabe, WY, Arakawa, H. , Kanda. J. (2018):福島核事故後沿海懸浮物中的放射性銫濃度。Mar. Pollut. Bull., 131,341-346。
- Tanabe, K. (2018):福島縣沿海沉積物中富銫顆粒的分析。碩士論文,東京海洋科技大學。
- Kato, Haruka (2018):使用天然放射性磷分析亞熱帶西北太平洋的磷循環。東京海洋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 Ishimaru, T.、Y. Ito 和 J. Kanda (2018):沿海生態系統的放射性污染。 841108。
- Matsushita, Y., Sanada, S., Kabeya, N., Haga, M., Sato, S., Yazawa, R., Yoshizaki, G. (2018):比目魚的淡水遷移和 DHA 合成能力:DHA 合成Achilles 海洋物種的路徑。Nippon Suisan 30 年春季學會會議,226,東京。
- Matsushita, Y., Sanada, S., Kabeya, N., Haga, M., Sato, S., Yazawa, R., Yoshizaki, G. (2018):比目魚的淡水遷移和 DHA 合成能力:多種互補淡水阿喀琉斯中 DHA 合成途徑的模式。30 年日本水產學會春季會議,227,東京。
- Matsushita, Y., Sanada, S., Kabeya, N., Haga, Y., Satoh, S., Yazawa, R., Yoshizaki, G. (2018):爬上淡水:DHA 生物合成途徑的補充淡水鰨(Pleuronectiformes:Achiridae)的譜系。第 18 屆國際魚類營養和飼養研討會,0359,大加那利島拉斯帕爾馬斯。
- Teru Miura (2018):福島核電廠事故放射性銫的釋放與遷移過程:河川中放射性含銫顆粒的特性與固液分佈,東京大學。
2017年
- Nukui, Iku (2017):海洋矽藻對放射性銫的吸收。碩士論文,東京海洋科技大學。
- Matsushita, Yoshiyuki (2017):Adaptation of freshwater migration and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flounder Acylidae fishes: Elucidation of the DHA synthesis pathway in South American freshwater platfish Hypoclinemus mentalis. 碩士論文,東京海洋科技大學。
- Yoshiyuki Matsushita、Shukazu Sanada、Naoki Kabeya、Minoru Haga、Shuichi Sato、Ryosuke Yazawa、Goro Yoshizaki (2017):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淡水比目魚可以從 α-亞麻酸中合成 DHA。會議,29,東京。
- Matsushita, Y., Sanada, S., Kabeya, N., Haga, M., Sato, S., Yazawa, R., Yoshizaki, G. (2017):比目魚的淡水遷移和 DHA 合成能力:重複去飽和酶基因和新功能的獲得。日本水產學會春季會議,28,東京。
2016年
- Suzuki, G. (2016):福島縣附近懸浮固體中的放射性銫。碩士論文,東京海洋科技大學。
2015年
- Naganuma, S. (2015):基於福島縣沿海沉積物中 137Cs 分佈和沈積物特性的分析。碩士論文,東京海洋科技大學。
歷史
昭和32年12月 |
設立東京水產大學放射性同位素利用設施 |
昭和42年4月 | 改造了輻照設備,建立了新的示踪劑實驗室。 |
昭和43年3月 | 完成放射性同位素實驗室 |
昭和45年3月 | 增加使用量 |
昭和47年3月 | 更名為“放射性同位素利用設施” |
昭和62年3月 | 翻新了建築物的內部和外部並更新了外部 |
平成7年12月 | 排水、排氣設備維修 |
平成10年4月 | 廢除Cobalt-60伽馬射線輻照設備 |
平成13年3月 | 由於輻射危害預防法的修訂(當時),核素的使用數量減少 |
平成15年10月 |
東京海洋科技大學由東京水產大學和東京商業海洋大學合併而成。 |
平成29年4月 |
將海洋科學學院(當時)的附屬設施“放射性同位素利用設施”改組為校內共享設施。 |
5 年 9 月 - 6 年 3 月 |
徹底改造使用、儲存和處置設施,包括退役放射性有機廢棄物焚化爐 |
連絡方式
108-8477 東京都港區港南 4-5-7
東京海洋大學品川校區放射性同位素管理中心
ri-kanri(at)o.kaiyodai.ac.jp
*請將(at)改為@。